2021年下半年房企頻發海外債違約,引發廣泛關注。近幾年海外債快速增長,現在成為房企達摩克利斯之劍。房企海外債違約,主要原因在于企業面臨銷售和融資的雙重困難,出現流動性問題。2022年海外債到期高峰即將到來,房企將迎大考。
![]()
近幾年海外債迅速增長
房企積極應對償債風險
近幾年房企海外債融資規模迅速增長,在非銀融資總額中占比穩定。從規模上看,房企海外債發行在2017-2020年快速增長。2017年房企海外債融資總額為2193億元,2018年為3435億元增速高達60%。2019年房企海外債融資4313億元,保持了25%以上的增長速度,并于2020年達到峰值4540億元。從結構上看,海外債在非銀融資總額中占比穩定。2017年至2020年,海外債在非銀融資總額中平均占比19.8%,并且每年都維持在20%左右。
前幾年海外債融資規模的迅速攀升,也為當前房企海外債風險埋下了隱患。2021年7月以來,部分房企出現海外債務危機,導致美元債下跌,影響到房企的評級級別與評級展望。為解決海外債償還問題,企業積極著手應對。一方面,債務風險暴露房企采取股東貸款、與債券持有人協商等方法解決債務危機。另方面,房企為防范債務違約風險,進行交換要約、回購票據。
銷售難加融資難
致使房企出現流動性問題
房地產政策總體上堅持“房住不炒”和“穩地價、穩房價、穩預期”調控目標不變。2020年的“三道紅線”、“兩道紅線”政策給房地產行業融資環境套上“緊身衣”。2021年以來,管理層對房企融資在ABS、商票等方面繼續“打補丁”。在嚴厲信貸和金融監管環境下,房企面臨銷售難和融資難。
房企銷售面臨困難,無法通過銷售回款獲得足夠的資金,償債難度增加。2021年下半年以來,購房者觀望情緒濃厚,市場發生劇烈變化。7月,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8.5%,增速年內首次由正轉負。8月,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金額同比降幅均達兩位數,降幅進一步擴大。9月,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金額同比降幅持續超過10%。到10月,同比降幅更是進一步擴大雙雙超過20%。從銷售目標完成率的角度看,截至2021年10月,32家典型房企目標完成率均值為75.6%,為近年來同期最低。
房企融資規模同比大幅下降,單月融資能力持續減弱,導致償債能力下降。2021年1-10月,房地產行業非銀融資總額15617.3億元,同比大幅下跌21.2%。單月來看,10月房地產企業融資總額為365.0億元,同比下降74.8%,環比下降60.0%,單月融資規模同比已連續8個月下降。
從各種非銀融資渠道來看,截至2021年10月,房企融資總額及各渠道融資額同比幾乎都在減少。其中,信用債規模減少13.3%,海外債減少34.8%,信托融資減少34.5%,只有ABS增加20.1%。
另外,評級機構下調房企評級級別與評級展望,增加了房企融資的難度。據統計,自9月以來,有十余家企業海外評級或展望受到評級機構下調,進一步影響海外融資,產生惡性循環。
明年上半年是海外債到期高峰
房企需開源節流
2022年是房企海外債到期的主要年份,年度到期債務規模3560.2億元。按季度來看,第一、二季度合計到期余額較高,分別為983.3億元和983.9億元,第三、四季度到期余額逐漸下降,分別為852.6億元和740.4億元。也就是說,明年上半年是海外債到期高峰,房企將面臨更大考驗。
為應對償債高峰,房企需開源節流。一方面,加大營銷、緊抓回款。必要時也要有“壯士斷腕”的決心,通過出售項目或尋求股權合作等方式來穩定資金鏈、盤活自身現金流。另一方面,在投資上,房企要量入為出、審慎拿地。在管理上,向制造業學習,精細化管理,精細化運營,“節衣縮食”過緊日子,改掉“黃金時代”開支大手大腳的“壞毛病”。
央行、銀保監會于9月底召開房地產金融工作座談會,指導主要銀行準確把握和執行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,保持房地產信貸平穩有序投放,維護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。10月15日三季度金融數據統計發布會上,央行表示部分金融機構對于“三線四檔”融資管理規則也存在一些誤解。隨著近期相關部門頻繁發聲,現在房企融資政策已有松動跡象,房企融資環境預計將會有所好轉,資金壓力將得到一定程度緩解。

營業執照公示信息

